Echuirmenel

山河不足重,重在遇知己

杂谈郭奕、曹冲、曹叡的取字

流云天际:

声明:这只是一个脑洞,不要当真……


奉孝的儿子郭奕字伯益非常、非常有问题,因为这个名字非常不好。举例来讲就是我们现代人谁给自己的儿子起名叫“崇祯”。


为什么伯益这个名字不好,有两点原因:一、伯益是帝王的名字,大禹禅让给伯益。二、伯益不得善终,他是被大禹的儿子启在夺位战争中杀死的。奉孝给自己的儿子起这样一个字岂不是既大逆不道,又不得善果(当然如果是奉孝死后郭奕寄居曹老板那,曹老板给郭奕起了这个字,那么更可怕……)


巧合的是,伯益(生于192——198之间)的同龄人,曹操的儿子曹冲(生于196年),他字为仓舒,仓舒是上古高阳氏八才子之首,一代名臣,和伯益是同一体系的。


(有观点说仓舒并不是曹冲的字而是小字,但曹总的儿子中比曹冲大的曹彪字朱虎,曹冲的亲弟弟曹宇字彭祖,说明用历史人名给儿子取字也是曹总的惯例。只是按冠而字的说法,如果曹冲十三岁死时众人已习惯用字来称呼他,那么他只能是按天子王侯的制度十二岁就加冠了……)


总觉得仓舒这个字更适合郭奕,如果开脑洞的话,我会说奉孝本来给自己儿子取字仓舒,然后让曹总抢了。仓舒是上古高阳氏八才子之首,辅佐尧成就功业,是一代贤臣。另外荀氏八龙的来源就是高阳氏八才子,而且刘邦有位非常喜欢的谋士叫郦食其,这个人为刘邦说来齐国七十城,却因为受韩信嫉妒而被烹杀,算是为刘邦的霸业尽忠而死。此人不拘小节,以高阳酒徒之名见刘邦,奉孝或许有自比之意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曹操在有意向郭嘉嘱后事的同时(建安九年到十二年期间),他选择的传后意的儿子是曹冲,这也很奇怪,曹冲非嫡非长,曹操再不遵循礼法,也不至于多次对大臣说要将位置传给小儿子却没有人反对。那么我可以推断曹操传后意给曹冲是合理的——传官不传爵。


我们知道东汉末年评价世家的说法有“四世三公”,这四世中,位列三公的应该是有才能的人而未必是嫡长子,曹操身为司空,他希望曹冲能像他一样位列三公,这样传后意就是合理的了,也没有理由被人非议了。


结合这两个孩子的名字,不妨大胆推测一下奉孝早年谋划魏代汉时的思路,我们知道在曹操之前,臣子合理而成功地改朝换代的例子为零,也就是只有失败的经验没有成功的经验(曹操按王莽失败的经验又走了一次,结果是曹魏直到灭亡也没一统天下),而奉孝找到了一个成功的经验——夏启成功地从伯益手中抢到了帝位建立了商朝。


所以,奉孝给曹操的规划是,你来当大禹,打下这天下,你的儿子来当启,等到你儿子长大的时候,他领的俸禄是你发的,他脚踏的土地是你打下的,天下再没有一寸汉土,这时就算你肯还政给汉天子(伯益),天下人也会一致拥护你的儿子取代汉天子建立新的王朝(这样的话忠汉的士人们也无话可说,因为那时候他们都至少五六十岁了,年轻的一代只知有曹家不知有刘家,自然可以和平合理合法地完成权力交割)。


那么这个计划可行吗?事实上是非常可行的,有一位验证了这个计划的可行性,这个人就是诸葛亮,诸葛亮去世时他的儿子只有八岁,可他儿子长大参政后,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,尽管不是诸葛瞻建议倡导。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:“这是诸葛武乡侯所提倡的”【瞻工书画,强识念,蜀人追思亮,咸爱其才敏。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,虽非瞻所建倡,百姓皆传相告曰:“葛侯之所为也。”是以美声溢誉,有过其实。】。曹操死的时候,参政的是二十岁,有能力有志向的曹冲,天下人自然会奉曹冲为主,而不会想起那个被搁置了十五年的汉天子。


不过奉孝没想到的是,他留下的政局,和他留下的军事局面,都在他死后一年就面目全非了,建安十三年曹操废三公置丞相,这个问题还不大,甚至奉孝可能会赞同,因为不仅王莽是丞相,萧何也是丞相,曹操当丞相还是可以被士人接受的。问题是曹操直接杀了孔融,这就惹祸了。接着曹操又兵败赤壁,兵败赤壁的前后曹冲夭折,曹冲夭折之后曹操搞死了曹冲的好朋友周不疑得罪了荆州士人。至此,奉孝的计划就已经崩盘,曹操没法延续这个完满的计划,只好去当王莽的学生了。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另外曹丕的儿子曹叡取字元仲。舜以同姓女妻伯益,生嫡子元仲。鉴于差不多同时郭奕官太子文学,丕公子你什么意思……

评论

热度(905)

  1. 共68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