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chuirmenel

山河不足重,重在遇知己

有关滕格瓦字母 (资料翻译编整)

树影Dairon {传说中的螺号君}:

【之前肝了一篇奇尔斯字母(如尼文)的资料,这次翻译整理了一下滕格瓦字母的,由于是在维基上编的词条,所以文中链接比较多,可以直接查阅魔戒中文维基的滕格瓦字母词条https://lotr.huiji.wiki/wiki/%E6%BB%95%E6%A0%BC%E7%93%A6%E5%AD%97%E6%AF%8D。由于本人其实一点也不懂昆雅语和辛达语,可能有很多错误,若有发现问题请及时向我提出,我去修改。谢谢!】


【做完滕格瓦字母的资料,表示对诺多精灵充满了敬佩,诺多精神就一个词:严谨。滕格瓦字母非常科学,连字母表的编排,横排竖列,从造型到发音,都十分有讲究,每一个字母都有自己的名字,每一系列的字母也有自己的名字,每一个名字都有自己的含义。跟它比起来,辛达精灵发明的奇尔斯字母就显得无比散乱(即使是在经过了若干次编整之后)。所以后来滕格瓦统治世界是有道理的x】




一,概述


滕格瓦字母Tengwar)是 J.R.R. 托尔金创造的一种人造文字。在中洲系列作品的设定中,滕格瓦字母则系由诺多精灵费艾诺所创造。最初,滕格瓦字母是用来书写维林诺精灵的语言——昆雅语泰勒瑞语的。后来,更多的语言开始使用滕格瓦字母,包括辛达语。此外,J.R.R. 托尔金还用此字母来书写英语,实际上,他给出的大部分滕格瓦示例都是英语词汇。历史 | 


根据精灵宝钻争夺战(书籍)中的附录D——“关于昆迪和埃尔达”,费艾诺,借着创造这一书写体系,也带来了语言学观念上的革新。他将字母——一种口头语言(tengwë)的书写表现方式称之为滕格瓦(tengwa)。而在此之前,任何字母和符号都被称为sarat,(词源为"sar”,意为“切割”)。维林诺的语言学家儒米尔最初创造了sarati文字,而费艾诺正是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滕格瓦字母,但后来,儒米尔sarati字母却被称为“儒米尔式滕格瓦”。


“滕格瓦”在辛达语中直译为“tîw”(单数形式为“têw”, 意为"字母"), 通过流亡中洲的诺多精灵传入贝烈瑞安德,并被辛达族精灵广泛使用。而在此之前,辛达语所使用的文字是奇尔斯字母


二,字母


昆雅语的辅音发音体系分有五大类:唇音(labial),齿音(dental),上颚音(palatal),软颚音(velar),和喉音(glottal)。其中,软颚音又有唇音化和非唇音化的区别。对于这五大类发音中的每一种,在古典昆雅语中都有相对应的词汇,并且与滕格瓦字母表的编排紧密相连。


齿音被称为Tincotéma,列于滕格瓦字母表中的第一列,始于tinco;唇音被称为Parmatéma,列于滕格瓦字母表中的第二列,始于parma;软颚音被称为Calmatéma,列于滕格瓦字母表中的第三列,始于calma;唇音化的软颚音被称为Quessetéma,列于滕格瓦字母表中的第四列,始于quesse;上颚音被称为Tyelpetéma,字母表中没有单独的列,而是在第三列的字母上加上符号来表示。



在写法上,形状类似的字母也代表发音规则的相似性。在古典昆雅语中,滕格瓦字母表第一排代表清塞音(voiceless stops),第二排代表浊鼻冠塞音(voiced prenasalized stops),第三排代表清齿龈边擦音(voiceless fricatives),第四排代表清鼻冠塞音(voiceless prenasalized stops),第五排代表鼻塞音(nasal stops),第六排代表无擦通音(approximants)。


字母表中的每一个字母都有一个昆雅语的“ 全名”,而每个“ 全名” 都是一个实际存在的词汇,其中包含待解释的字母。 若有可能,该词的第一个音就是它,但若是需要表达的读音或组合没有出现在词首,就要紧接在词首的元音之后。字母表中的字母名称分别 为(从左到右):


(1), tinco “ 金属”,parma “ 书”,calma “ 灯”,quesse “ 羽毛”;


(2), ando “ 大门”,umbar “ 命运”,anga “ 铁”,ungwe “ 蜘蛛网”;


(3), thúle 或 súle “ 灵魂”,formen “ 北方”,harma “ 财宝”或 aha “ 怒火”,hwesta “ 微风”;


(4), anto “ 嘴”,ampa “ 钩”,anca “ 腭”,unque “ 洼地”;


(5), númen “ 西方”, malta “ 金”, noldo旧形式 为 ngoldo,指诺多族的个体成员,nwalme 旧形式为ngwalme,“ 折磨”;


(6), óre “ 心”, “ 内心”, vala类似 天使 的 大 能者,anna “ 赠礼”(索隆的一个名字,Annatar “赠礼之主”的由来),vilya“ 空气”,“ 天空”,旧形式为 wilya;


rómen “ 东方”,arda “ 领域”,lambe “ 舌头”,alda “ 树”;silme “ 星光”,silme nuquerna 反写的 s,áre “ 阳光”或 esse “ 名字”, árenuquerna; hyarmen “ 南方”, hwesta sindarinwa “灰精灵的hw", yanta “桥”, úre “ 热”。


 二.1 规则型的滕格瓦字


大部分的字母由两个部分组成:一条竖直的,可长可短的茎秆,然后在左边或右边加上一个或两个圆弧,圆弧有时有一条横线相接。


每一个纵列的字母都对应着相同的圆弧,而每一个横列的字母都对应着相同的茎秆。


基于这一法则,规则型滕格瓦字母分成了四个系列("témar"),也就是字母表中的四个纵列,在昆雅语中分别代表/t/, /p/, /k/ 和 /kʷ/这几个系列的辅音发音。每个系列("témar")下有六个变体("tyeller"),也就是字母表中的六个横排。字母表这一排列法则与上文所述的发音规则也是相对应的。


规则型滕格瓦字母有以下这么几个构造和发音规律:



  • 将单圆弧变为双圆弧表示将清辅音变成浊辅音。


  • 茎秆朝上表示摩擦音。


  • 短茎秆表示鼻音。一般来说短茎秆与单圆弧相结合的字母表示无擦通音。



此外,我们有时能见到茎秆既朝上又朝下的字母,这种字母构造是为了迎合一些其他的辅音发音而创造出来的,但是它们并不是很常见。在至尊戒上的铭文中,有些字母看起来像是有这种既朝上又朝下的长长茎秆,然而他们只是因为索隆创造的字体"安纳塔体滕格瓦字母”(tengwar annatar font)而产生的视觉效果,要仔细看还是能分辨出茎秆的朝向的,只是增加了辨识难度,虽然视觉上有一种优雅而流动的美感。


以字母表中的第二个纵列为例,我们可以清晰地知悉腾格瓦字母的构造与发音规则:



  • 为首的是 parma, 单圆弧,茎秆朝下,代表 /p/ 的发音,(事实上它确实看起来像拉丁字母中的P)。


  • 维持朝下的茎秆,加上双圆弧,成为了 umbar, 代表/b/的发音。


  • 维持单圆弧,改为朝上的茎秆,成为了 formen, 代表 /f/的发音。


  • 加上双圆弧并且改成朝上的茎秆,成为了 ampa, 一般代表 /v/ 的发音,但也有可能代表 /mp/ (取决于语言种类)。


  • 加上双圆弧并且改成短茎秆,成为了 malta, 代表/m/的发音。


  • 单圆弧加上短茎秆是vala, 一般代表/w/或/v/的发音(取决于语言种类)。



昆雅语中,除了“v”之外没有其他的发声摩擦音,第四排(朝上的茎秆加上双圆弧的字母)一般用于表示常见的鼻塞音(例如nt, mp, nk, nqu)。因此,在上述例子中,ampa 发/mp/的音,而vala发/v/的音。而在辛达语中,最后一排(第六排)的字母一般代表鼻音发音,因此,在上述例子中,vala发/m/的音,而第五排的字母一般代表双鼻音,在上述例子中,malta发的是/mm/的音。由此看来,每个字母分别代表什么发音,并不是一定的,常常由于语种的改变而改变。


 二.2 不规则型(附加型)的滕格瓦字母


有些不规则的滕格瓦字母并不符合上述法则,它们是附加的滕格瓦字母,用来表示上述四个纵列和六个横排里没包含的辅音及元音。但它们的写法和用法根据不同的制式而改变,滕格瓦字母如奇尔斯字母一样,适用于不同的语种,有很多不同的形式(mode)。但不规则型滕格瓦字母一般是用于表示/r/, /l/, /s/ 和 /h/这几个音。


 三,变音符号


昆雅语里,变音符号被称为“tehta”,一般加在字母的上方或者下方。它们用于表示元音,双辅音或鼻音。


根据托老的解释,表示元音的tehtar体系与拉丁文的变音符号类似:向上弯曲的(î)表示 /a/,上提的(í)表示 /e/,点状的(i)表示 /i/,向左弯曲的(ı̔ )表示 /o/,向右弯曲的(ı̓ ) 表示/u/。有些中洲的语言没有 /o/这个元音,如魔多黑语,他们用向左弯曲的(ı̔ )表示/u/。单独出现的原因需要一个元音载体,无点的 i (ı)表示短元音,无点的j (ȷ)表示长元音。



tehta 符号表




四,发展与形式


四.1 Ómatehtar形式 与 Full writing形式


ómatehtar 与 full writing 的区别是腾格瓦字母不同形式之间最大的区别。前者用变音符号(tehta)来表示元音;后者不使用变音符号(tehta),而是使用附加的腾格瓦字母来表示元音。


儒米尔不同,费艾诺认为元音也是一个独立的发音,而不只是依附于辅音而存在的“色彩音”,因此,他发明了全写式元音滕格瓦,也被称为Quanta Sarmë


然而,费艾诺也继承了儒米尔的“音节划分”概念,以及在Sarati文字中使用的符号化元音,因此他也创造了Ómatehtar 这一更为保守的形式。


 四.1.1 Ómatehtar(符号式元音)滕格瓦字母


Ómatehtar 式滕格瓦也分为两种,一种是将元音符号置于前面的辅音字母之上,昆雅语书写通常使用这一写法;另一种是将元音符号置于后面的辅音字母之上,非贝烈瑞安德式的辛达语书写通常使用这一形式,另外,通用语魔多黑语也通常使用这一写法。


四.1.2 Full writing(全写式元音)滕格瓦字母


Full writing 式腾格瓦没有用以表示元音的变音符号(tehta),这一形式在昆雅语中被称为"Quanta Sarmë"。已知的全写式元音腾格瓦只有一种:贝烈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,它最好的例子就是都林之门上面的铭文。



都林之门上的滕格瓦铭文




 四.2 古典式(昆雅式)滕格瓦字母


古典式(昆雅式)滕格瓦字母可追溯到费艾诺创造这一文字之初,虽然对此没有直接的证据,但以昆雅语名字命名每一个字母这一点可以证明这一形式的古老。另一个证据就是,以C来表示/k/系列发音,如贝烈瑞安德的辛达语一样,也可以证明这一形式的滕格瓦字母可追溯到第一纪元。


 四.3 贝烈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


诺多族出奔到中洲之后,他们带来了自己的文字——滕格瓦字母,同时也开始使用滕格瓦书写他们新学的语言——辛达语。全写式元音滕格瓦,Quanta Sarmë,似乎很适合这种语言,而变音符号(tehtar)就显得无用了。这就是贝烈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的起源。辛达语有着丰富的元音系统,而缺少复合型辅音(如ngw之类),因此贝烈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另一个特征就是几乎没有第四列——Quesse。


据说是滕格瓦字母的流入促进了多瑞亚斯戴隆奇尔斯字母的改革,尤其是在造型和字母表的编排上,滕格瓦字母给奇尔斯字母带来了很大影响。戴隆费艾诺的创造中大受启发,重新编整了字母表,并且在早期奇尔斯的基础上增加了17个字母,尤其是元音字母,从原来的4个增加到了12个,从此,辛达语中包含的所有发音都有了对应的字母,这大大增强了如尼文的可阅读性;而这套新的,较为系统而科学的如尼文字母就称为叫“凯尔沙斯·戴隆”,其中“凯尔沙斯”是辛达语中“如尼文字母”的意思;而这,也为后来埃瑞吉安诺多族精灵进一步改进奇尔斯字母,创造“安盖尔沙斯·戴隆”奠定了基础。


 埃瑞吉安的 诺多族精灵虽然继承了 辛达族精灵的 奇尔斯字母如尼文字母,但主要作为装饰性文字,他们的日常文字依旧是贝烈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(从墨瑞亚西门,也就是 都林之门上的铭文可知)。这让我们推断, 贝烈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可能从第一纪元就已经在使用了。 



黄色: 古典式滕格瓦字母 粉色: 贝烈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 灰色: 通用式滕格瓦字母



黄色: 古典式滕格瓦字母 粉色: 贝烈瑞安德式滕格瓦字母 灰色: 通用式滕格瓦字母


第三纪元末,幽谷的精灵可能依旧在使用这一形式的滕格瓦字母,从他们A Elbereth Gilthoniel 的誊写稿中就能看出来;而弗罗多·巴金斯虽然知晓辛达语,却不怎么读得懂它。


 四.4 通用式滕格瓦字母


第三纪元末,另外一种滕格瓦字母被广泛使用,它适用于昆雅语辛达语,和西部语等各种语言。这种滕格瓦字母被称为 “通用式滕格瓦字母”,可能起源于第二纪元的埃瑞吉安,也有可能形成于努门诺尔


通用式滕格瓦字母出现在努门诺尔伊熙尔杜的戒指上,而这枚戒指被称为是“非常具有埃瑞吉安的经历风格的”,这个描述也许暗示了通用式滕格瓦源自埃瑞吉安,但也有可能只是指戒指的式样比较精灵化。


阿督耐克语有些词汇用的是这一形式的滕格瓦字母。有些北方地区的西部语使用者,虽然是采用通用式滕格瓦字母,但同时采用了全写式元音的拼写方式(可能是受幽谷的精灵的影响),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弗罗多·巴金斯既不能读懂贝烈瑞安德式滕格瓦,也不能读懂至尊戒上面的铭文。




评论

热度(167)

  1. 共4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